养殖与饲料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主    编:陈焕春

编辑出版:《养殖与饲料》编辑部

地    址: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电    话:027-87287074

电子信箱:yzcl@mail.hzau.edu.cn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427X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648/S

邮发代号:38-381

单    价:15.00

刊    期:月刊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访问量:41210
日访问量:0

饲料营养

  • 6种大熊猫食用竹叶的风味成分分析

    周娇;马昊鑫;彭海川;陈鹏;侯蓉;齐敦武;张崟;

    [目的]探究大熊猫食用竹叶的风味成分差异,为大熊猫类珍稀动物的食物供给及遴选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仪,分析6种(刺黑竹、冷箭竹、箬竹、苦竹、毛竹和孝顺竹)竹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通过风味活性值(OAV)比较各风味成分对不同竹叶总体风味的贡献程度。[结果]雷达图显示:6种竹叶在W1W(硫化物、萜烯类)、W1S(甲基类)、W2W(硫化物、萜烯类)、W2S(醇类、醛类、酮类)4个传感器的响应值存在明显差异;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刺黑竹、苦竹和毛竹能与其他竹叶完全分开,冷箭竹、箬竹和孝顺竹存在部分重叠。GC-MS分析结果显示,从6种竹叶中共检测出155种挥发性成分。各竹叶检测到的风味物质种类数量为刺黑竹110种、苦竹90种、冷箭竹67种、毛竹71种、箬竹65种、孝顺竹59种。主要类别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酸类、杂环类、萜类、酚类、烷烃等。共筛选出31种特征风味物质,各种竹叶的特征风味物质种类与贡献度不同。[结论]不同竹叶的风味特征差异显著,刺黑竹、苦竹和毛竹风味轮廓更为独特,这为大熊猫的食竹筛选与营养调控提供了直接参考。

    2025年11期 v.24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 不同饲粮营养水平对肉羊繁殖性能及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

    吴吉瑛;李育春;窦莉蓉;

    [目的]探讨饲粮营养水平对肉羊繁殖及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为我国地方肉羊的繁殖营养调控策略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本试验选用90只健康育龄小尾寒羊母羊(平均体重(40.0±2.5)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饲喂低营养水平(LN)、中营养水平(MN)和高营养水平(HN)日粮,试验期为90 d(含45 d适应期与2个发情周期),试验过程中评估母羊发情率、配种率、受胎率以及发情时间和持续期,并于发情期每6 h采集1次血样,检测血清中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_2)和孕酮(P_4)浓度。[结果]HN组母羊发情率(93.3%)和受胎率(86.7%)显著高于LN组(P<0.05),血清中E_2和P_4水平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营养水平可有效提升母羊繁殖性能,并改善激素分泌环境。

    2025年11期 v.24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养殖生产

  • 肉羊不同生长阶段饲料营养需求特点与科学配方设计要点

    石祥;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模式的逐步转变,对肉羊饲料的科学配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探讨了肉羊饲料营养需求特点,结合肉羊不同生长阶段、生理状态的营养需求规律,系统分析了蛋白质、能量、矿物质、维生素等关键营养素的需求特性,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肉羊科学配方设计的要点,包括配方设计原则、原料选择等,旨在为肉羊高效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推动肉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11期 v.24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散户肉鸡养殖管理优化研究

    刘江静;刘霜云;盘祖香;

    为了提高黔东南州农村地区肉鸡饲养管理技术水平,通过实地走访发现黔东南州农村地区肉鸡养殖普遍存在养殖观念落后及饲养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地区实际在饲养品种选择、雏鸡管理要点、疫病防控、放养管理及技术培训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和建议。希望通过持续的努力转变农村地区养殖户养殖观念,切实提高其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真正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实现乡村振兴增动力、添活力。

    2025年11期 v.24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疾病防控

  • 云南省文山州2020—2024年常见猪病免疫效果监测及分析

    吴孟洁;王成高;李文军;娄亚玲;丁朝宽;王乙存;

    [目的]精准评估云南省文山州生猪主要疫病免疫效果及全州防疫质量动态变化。[方法]2020-2024年间采用ELISA方法在全州范围内实施年度抽样监测,累计检测生猪血清样本2万余份,采用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分别对猪口蹄疫、猪瘟和猪蓝耳病进行检测。[结果]猪口蹄疫、猪瘟和猪蓝耳病抗体近5年的平均合格率分别为78.42%、84.52%和81.20%,总体呈稳定趋势。其中,规模场合格率(86.91%)普遍高于散养户(79.44%)。[结论]文山州现行生猪主要疫病免疫程序效果良好,全州整体免疫屏障稳固有效。

    2025年11期 v.24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 1例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调查与诊治

    何德银;李亚波;张容萍;张海楠;王锦燕;张平;付航;

    [目的]对云南省普洱市某散户饲养的山羊急性发病与死亡事件进行调查与诊治,旨在为同类疫病的早期识别与科学诊断提供实际参考。[方法]对28只本地黑山羊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测,结合饲养管理情况与环境进行综合评估。对发病羊只采用土霉素等药物治疗,记录疗效及康复情况。[结果]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密度饲养、通风不良及潮湿环境是诱发疫情的主要因素;病理剖检显示,病死羊的肺脏呈纤维素性病变,与胸腔连黏;胆囊肿大,心脏出血病变;核酸检测2只病死羊的样品均为支原体阳性。治疗结果显示,土霉素、氟苯尼考和泰拉霉素联合用药效果较好,未出现二次暴发。[结论]羊只发生急性死亡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丝状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这是一起因饲养管理措施不到位,进而继发条件性致病菌感染的典型案例。

    2025年11期 v.24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 贵州铜仁市售鱼类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情况调查

    石建宁;

    [目的]调查贵州省铜仁市部分地区市售鱼类嗜水气单胞菌流行情况和耐药性,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2年2月-2023年5月从铜仁市部分乡镇超市、集贸市场和饭店采集5种、182尾鱼组织样本,调查嗜水气单胞菌流行情况;采用药敏试验测定本研究分离获得的嗜水气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的耐药性。[结果]182尾鱼中有18尾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平均检出率为9.89%,其中鲤、鲫、鳊、草鱼和黄颡鱼检出率分别为9.68%、6.12%、11.76%、11.54%和11.86%;不同季节中以夏季和秋季来源样品检出率偏高,分别为14.29%和12.73%,而春季和冬季检出率偏低,分别为8.11%和2.44%;集贸市场、超市和饭店来源样品嗜水气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5.88%、9.90%和16.67%。18株嗜水气单胞菌对阿莫西林、利福平和新霉素耐药率均超过70%,对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均超过70%。[结论]铜仁市部分地区市售鱼类存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对公共健康具有潜在的威胁。

    2025年11期 v.24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 2024年银川市狂犬病免疫抗体水平检测与分析

    宋前进;刘治凤;王钰鑫;马建春;路乾;姬智;刘溪源;曹晓真;

    [目的]为了解宁夏银川市辖区内犬只狂犬病免疫抗体水平,及时掌握狂犬病免疫情况。[方法]采集银川市4个区域(金凤区、西夏区、兴庆区、贺兰县)的动物诊疗机构的犬血清样本237份,唾液拭子234份,采用ELISA抗体检测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分别对狂犬病免疫抗体和病原进行检测。[结果]ELISA抗体检测的237份犬血清样本中,200份呈阳性,37份呈阴性;实时荧光RT-PCR检测的234份犬唾液拭子均呈阴性。[结论]狂犬病免疫抗体检测群体阳性率为85.47%,群体保护率为66.24%,未达到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公布的有效防控标准,需进一步提高养犬人的防护意识,注重防疫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确保疫苗免疫保护有效性。

    2025年11期 v.24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 贵州省铜仁地区基层兽医实验室动物疫病监测常见问题调查研究

    袁子龙;林汉卿;邓华成;杨芳;陶沿竹;

    [目的]为提升基层兽医实验室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方法]以贵州省思南县动物疫控中心为核心,扩展调研铜仁市8个区(县)共9个基层兽医实验室,通过对42人进行问卷调查、观察352个现场操作关键点和分析2 021份检测报告收集数据,采用Excel进行基本统计分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同层级因素进行两两比较,计算各项问题的相对权重。[结果]生物安全问题(总权重0.494 7)是当前最大瓶颈,突出表现为试验人员(以临时人员为主)未规范穿戴防护服/手套(权重0.329 8)和操作台面污染(权重0.164 9)。根源主要在于人员能力不足(尤以临时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生物安全意识严重欠缺)和管理机制缺陷(培训覆盖率仅62.5%、监管不到位、记录追溯困难)。操作流程执行不到位(SOP执行偏差率18.8%)是人员能力不足和管理机制缺陷的直接体现。[结论]人员能力不足(聚焦临时人员)、管理机制缺陷(培训、监管、记录)和操作流程执行不到位是制约基层兽医实验室疫病监测质量提升的三大根本原因。据此,提出了聚焦“人员”与“管理”协同、经济可行且操作性强的优化策略。

    2025年11期 v.24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 仔猪腹泻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何先标;陆贞淑;

    仔猪腹泻是养猪业常见的疾病问题,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消化不良性与细菌性,病毒性与寄生虫性腹泻4种类型,消化不良性腹泻由环境变化与饲料因素引起,细菌性腹泻主要由大肠杆菌以及沙门氏菌等引起,病毒性腹泻由轮状病毒、冠状病毒与猪瘟病毒等导致,寄生虫性腹泻则由球虫及线虫引起。针对不同类型腹泻的治疗方法各有侧重:消化不良性腹泻需调整饲料并改善环境;细菌性腹泻需应用敏感抗生素,病毒性腹泻以支持治疗为主,寄生虫性腹泻则使用特定驱虫药物。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及强化消毒措施,及时免疫接种并合理用药来全面有效预防仔猪腹泻的发生。

    2025年11期 v.24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 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刘东东;

    母猪子宫内膜炎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疾病,可导致母猪出现发情异常、屡配不孕、产仔数减少及仔猪成活率降低等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重点阐述了全身用药、子宫内给药及中药治疗的方法,同时围绕饲养管理、配种管理、分娩前后管理及健康检查等方面提出全面的预防措施,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效果验证,旨在为养猪场科学防控母猪子宫内膜炎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v.24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 猪塞内卡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控

    贺靖然;

    猪塞内卡病毒病是由A型塞内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猪水疱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鼻镜、口腔黏膜及蹄冠部出现2~5 mm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伴厌食、嗜睡、跛行。新生仔猪死亡率高达35%~75%,常突发猝死。本文深入探讨猪塞内卡病毒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通过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饲养管理等防控措施,显著减少猪塞内卡病毒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以期为规模化猪场监测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v.24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 猪增生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王强;

    猪增生性肠炎是一种由细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以猪顽固性或间歇性出血性下痢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危害巨大,严重影响生猪健康发育。目前,临床上主要依赖疫苗免疫预防和药物治疗防控猪增生性肠炎,但国内未有相关商品化疫苗,因此临床应注重该病的防控工作。针对猪增生性肠炎,需要根据养殖场胞内劳森菌的感染情况谨慎免疫接种,通过常规或荧光定量PCR检测确诊,再辅以泰妙菌素、泰乐菌素、泰万菌素等进行药物治疗,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与流行。

    2025年11期 v.24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 猪繁殖调控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张改珍;

    猪繁殖性能对于猪养殖业经济效益快速提升与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通过猪繁殖调控技术可有效提升其繁殖性能。目前猪繁殖调控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胚胎冷冻等体外受精技术。随着生物技术快速发展,遗传改良、环境调控、新型激素药物等最新猪繁殖调控技术逐渐成熟,并应用于生猪繁殖领域。在未来通过协同多项技术,运用现代生物繁殖技术并结合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可实现猪繁殖性能提升,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2025年11期 v.24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 哺乳仔猪溶血症的病因与防治

    董孝艳;

    仔猪溶血症是由母猪与仔猪血型不兼容引发的免疫性疾病,属于血液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在于父代遗传的红细胞抗原刺激母猪机体产生抗体,这些抗体通过乳汁进入新生仔猪体内,导致溶血。临床上,该病以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为典型特征,病程进展迅速,通常在数日内导致仔猪死亡。目前,防治仔猪溶血症主要采用西药免疫制剂和维生素K制剂相结合的方法,辅以中药活血化瘀散、茵陈蒿汤等清热祛湿方剂。通过积极治疗,实施“三防”措施,即加强初乳质量、规范科学用药、预防母猪营养不良和中毒现象,同时强化新生仔猪的管理,多措并举,有效减少新生仔猪的死亡率,确保仔猪各项生理指标正常,从而提升生产效益。

    2025年11期 v.24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 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的鉴别诊断与处理措施

    张倩;

    猪丹毒既属于二类动物疫病,也属于人畜共患病,对生猪和人类均产生较大的危害,而屠宰检疫作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可有效控制畜禽疫病的传播。因此,在屠宰检疫过程中,应将包括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的临床检查与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诊断等实验室检查相结合,做到及时准确诊断,并掌握科学检疫处理措施,加强屠宰检疫工作,才可提高猪丹毒屠宰检疫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025年11期 v.24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 规模场肉牛瘤胃酸中毒的防治措施

    何琎;王华;马超;孔新利;

    肉牛瘤胃酸中毒是一种由于瘤胃内异常发酵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导致瘤胃内环境失衡和机体代谢紊乱的疾病。该病会严重影响肉牛消化功能、生长性能和免疫力以及降低肉品质,甚至导致死亡,给规模场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为了减少规模场肉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生,保障肉牛养殖经济效益和动物福利,笔者通过对生产中肉牛瘤胃酸中毒的实际案例进行剖析,阐述了瘤胃酸中毒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方法。通过合理调整精粗饲料比例、科学更换饲料、加强饲养管理以及添加缓冲剂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肉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生频率。

    2025年11期 v.24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 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张永琼;雷应洲;

    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具有发病急、病程短以及传染性强等特征。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导致患牛出现高热、肺炎、败血症、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广泛性出血等临床症状,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死亡,这将严重影响到养牛户的经济效益以及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该病发病原因主要有饲养管理不当、动物自身原因、防控措施不当,该病临床症状分败血型、肺炎型、水肿型,该病诊断方法有细菌学检查、分子生物学诊断,该病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制定免疫计划、使用智能设备等措施进行防控,可以通过西医和中医进行治疗。

    2025年11期 v.24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 跨省引牛应激综合征的预防措施

    杨芳;

    牛只运输应激综合征是指牛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由应激反应在牛身上引发的生理和行为变化的综合表现,并非指某个特定的疾病,而是描述牛在面临各种应激源时,因环境突变、生理和心理压力等因素引发的一系列生理紊乱和病理反应的综合征,其会导致牛只生长受阻、死亡率升高及肉质下降,造成显著经济损失。为此,本文分析了长途运输应激的原因,包括环境变化、物理刺激、营养失衡等,并从运输前准备、运输过程管理、运输后恢复3个关键阶段,提出牛只选育、营养调控、环境优化、操作规范及健康监测的综合预防体系,为肉牛产业的发展减少调运损失、提升养殖效益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2025年11期 v.24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 肉牛创伤性网胃炎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

    张双祎;

    肉牛创伤性网胃炎是肉牛采食饲料时误食铁钉、钢丝、缝衣针等非常坚硬的异物导致的一种非传染性疾病,虽无传染性,但会影响肉牛的健康甚至生命,严重威胁肉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围绕肉牛创伤性网胃炎的发病特点,系统阐述了针对此病的治疗方案,提出了以加强饲喂管理、重视饲养环境为核心的综合防控策略,以期为该病的精准预防、降低经济损失提供实践指导。

    2025年11期 v.24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 牛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雷兆辉;姚传明;

    牛羊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对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详细阐述了牛羊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症状表现,深入分析了其病原学、血清学、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诊断技术,提出了定期驱虫、改善环境、加强卫生控制及生物药物防控等综合性防治策略,旨在为畜牧从业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以降低该病对牛羊健康和畜牧业生产的危害,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11期 v.24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 羊乳房炎的发病原因与防治

    王西红;司维健;

    羊乳房炎是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感染该病会影响羊奶品质与母羊生产性能,并对行业经济效益和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病原微生物感染、环境因素、饲养管理水平差等都是造成该病的病因。通过优化饲养管理、改善养殖环境、科学接种疫苗、规范使用抗生素、结合中药辅助治疗和加强病羊护理等措施可防治该病。

    2025年11期 v.24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 羊产后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与防治

    李强;

    羊产后子宫内膜炎是母羊产后高发的生殖系统疾病,在养羊生产中较为多发。本文分析了羊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包括分娩过程感染、产后护理不当等;介绍了临床诊断方法,如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等;提出了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的治疗措施,以及加强饲养管理、做好产后护理等综合性防治策略,旨在为有效预防和治疗羊产后子宫内膜炎提供参考,减少养殖损失,促进养羊业健康发展。

    2025年11期 v.24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 鸭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宋祥芬;张荣社;

    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一种高发性细菌性传染病,严重威胁各日龄鸭群健康。为此,本文介绍了该病的病原特性、流行规律及临床表现,系统阐述了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策略,包括生物安全构建、环境与营养管理优化、科学免疫接种以及以药敏结果为依据的抗菌药物治疗、中西药联合干预等核心环节,以期为基层兽医与鸭养殖人员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v.24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 鲤水霉病的发病特点与防控措施

    李世奇;

    鲤水霉病是一种流行广泛且危害严重的真菌类疾病,给鲤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文分析研究了鲤水霉病的病原特性和临床症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防控策略。为预防鲤水霉病,可通过改善水质、控制放养密度、使用药物预防以及加强饲养管理等养殖操作,积极开展疾病预防工作。

    2025年11期 v.24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 无人机“一喷多防”消杀技术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应用

    樊鸾;

    随着我国养殖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养殖集约化水平大幅提高,动物疫病传播风险也在加剧,无人机“一喷多防”消杀技术凭借其高效、速效与广覆盖特性,已成为动物疫病防控的关键手段。本文系统解析了该技术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作用机制、核心优势、应用场景及实施要点,剖析现阶段应用中的瓶颈问题——包括消杀控制精准度不足、受环境影响大、消毒剂适配性差,作业人员存在复合型人才短缺、安全意识待提升及法规标准不完善、应急响应与协同机制不足等,并提出了改进定位与喷洒系统、增强环境适应性、研发适配药剂、加强人员培训与监管、完善应急协同机制等针对性对策,旨在为推动无人机“一喷多防”消杀技术在动物疫病防控领域的深入应用,为深化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助力养殖业科学化、标准化发展。

    2025年11期 v.24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生态环保

  • 生物转盘技术在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

    汪用才;牛彪;赵远松;

    [目的]探讨水产养殖尾水中亚硝酸盐、氨氮等污染物经过生物转盘处理后,再通过鱼菜共生塘进行自然净化的效果,为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解决方案。[方法]贵州省贞丰县陆基养殖基地养殖尾水经过四级生物转盘处理后,对养殖水体和养殖尾水中的悬浮物、亚硝酸盐、氨氮、总磷进行监测,评估净化后尾水的水质改善及该处理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尾水中亚硝酸盐浓度趋近于0值,悬浮物含量<12 mg/L,总磷趋近零值,悬浮物去除率可达94.29%以上,各项指标均符合GB 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该组合模式年有效节约用水22万?,年节水价值5万余元。[结论]“生物转盘+鱼菜共生”模式处理水产养殖尾水可实现养殖尾水的梯级净化,提升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达到尾水零排放,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025年11期 v.24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 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区畜禽粪污处理技术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李兴荣;

    为了解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畜禽粪污产生及利用情况,根据水城区农业农村局畜禽养殖统计数据,分析当地养殖场畜禽粪污产生及利用情况。调查发现,水城区主要采取利用堆肥技术、厌氧发酵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和生态处理技术等几种处理方式对畜禽粪污进行处理。水城区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率较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推行干式清粪、控载畜禽数量、加强政策性支持等措施,可改进综合处理方案,促进可持续发展。

    2025年11期 v.24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管理前沿

  •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在非洲猪瘟防控中的作用与挑战

    李水云;蒋志军;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致死性动物疫病,对家猪和野猪具有高度传染性。该疫病的暴发对我国生猪产业造成严重的打击,导致我国生猪存栏量下降、市场供给失衡。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中,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同时该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以2018-2024年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生猪产业发展趋势为例,探讨了非洲猪瘟对生猪产业的影响,分析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在非洲猪瘟防控过程中的作用。然而,在该工作中仍存在执法力度不足、专业能力薄弱、法律法规不完善、养殖户和从业者防疫意识淡薄、部门合作不协调等问题,这影响了防控工作的整体效果,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未来应在加强执法力度、完善法律法规、提升执法人员能力以及加大公众教育力度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多方协同和科技赋能,有效遏制非洲猪瘟的蔓延,切实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5年11期 v.24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 贵州省安顺市肉牛产业SWTO分析及对策建议

    封竣淇;娄秀伟;雷会义;黄秀东;马平;席邦德;蒋灵;肖涛;

    为科学推进黔中地区肉牛产业布局与政策优化,促进区域畜牧经济高质量发展,本研究以安顺市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其肉牛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内外部条件。通过现状梳理和SWOT方法分析发现,安顺市肉牛产业在品种资源、政策支持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但仍存在品牌建设不足、标准化程度低、养殖精细化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为此,安顺市肉牛产业需从推动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机制、构建品牌体系与提升产品附加值、深化企业与产业链战略协作等4个方面推进系统优化,以实现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协同提升。

    2025年11期 v.24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 普安乌金鸡生物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技术措施

    冯仕贵;宋大军;杨建;厉代兴;孔令明;

    为提升普安乌金鸡养殖的生物安全水平,保障鸡群健康与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地方特色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普安县乌金鸡养殖的生物安全管理现状,结合普安家禽流行病学调研情况及实验室乌金鸡血清学与病原学监测数据,总结了普安乌金鸡在生物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生物安全疫病防控意识淡薄、疫病防控设施不完善、饲养管理粗放、疫病监测机制缺失;针对问题,应采取优化场区布局、提高管理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采取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建立并完善疫病监测机制、推广先进数字化智能管理技术等技术措施。建立系统化的生物安全技术体系可显著提升普安乌金鸡养殖效益与疫病防控能力。

    2025年11期 v.24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 阳新屯鸟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贾佳;柯志华;张庆申;王建中;

    阳新屯鸟(阳新番鸭)作为湖北省黄石市特色禽类资源,近年来通过保种选育、规模化养殖及精深加工等环节的系统性推进,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4年底,阳新县建成保种场核心群家系42个、扩繁群2万只,年孵化能力超100万羽;新建罐装屯鸟汤加工厂(年产能200万罐)及屠宰线(年屠宰100万羽),初步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推动产业向智能化、品牌化、生态化升级。然而,当前仍面临技术管理滞后、成本控制不足、生态约束及资金配套缺位等问题。未来需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完善全链标准体系、拓展深加工及文旅融合场景,并通过政策扶持与金融创新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5年11期 v.24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 云南省保山市饲料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段丽;李雪;

    本文结合云南省保山市兽药饲料监测所(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发展历程,查阅历年《云南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和《保山市饲料样品检测报告》,梳理2005-2023年保山市饲料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概况,重点分析2016-2023年保山市饲料质量安全的检测情况,总结了饲料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检测资源配置、强化监管联动机制、推进智能化检测技术应用等发展思路,不断净化饲料市场,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为保山市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025年11期 v.24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 广西环江现代设施畜牧业工作成效、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韦必群;

    近年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依托资源优势,紧扣“三三三”发展战略及“一轴两翼三个中心”产业规划,围绕规模化、智能化、生态化等发展路径,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领等措施,初步构建了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设施畜牧业发展新格局,但仍面临养殖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环保压力大、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其规模化养殖、设施升级、环境改善等成效,剖析核心瓶颈,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扶持力度、狠抓招商引资、强化粪污资源化利用及科技赋能等针对性措施,以期为县域现代设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2025年11期 v.24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教学研究

  • 新农科背景下《高级兽医药理与毒理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楚美俊;刘宝涛;孙健;张启迪;邹明;

    [目的]优化《高级兽医药理与毒理学》思政教学育人体系,以培养出符合新农科发展战略的高素质兽医人才。[方法]分析《高级兽医药理与毒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现状,结合不同章节内容特点,全面挖掘提炼思政精髓,并对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进行探索实践。[结果]将家国情怀、科学探索精神、职业道德和素养、法治意识、辩证思维及环保意识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过程,改进了教学方法,完善了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论]实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有助于培育德技双全的高级兽医人才。

    2025年11期 v.24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 基于OBE理念的《配合饲料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朱翠;

    [目的]探讨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理念构建《配合饲料学》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改革实效,培养契合现代饲料企业需求的应用型动物科学人才。[方法]通过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OBE理念的核心要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围绕课程目标重建、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及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等措施进行教学改革实践。[结果]在《配合饲料学》课程改革中融合OBE教学理念和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课程成绩平均分、最低分、最高分、优秀率以及学生评教满意度分别较传统教学班提高7.40%、14.00%、4.40%、8.63%和2.00%。[结论]基于OBE教学理念的《配合饲料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是切实提高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能够助力现代饲料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11期 v.24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 下载本期数据